中國躋身世界核電**方陣
世界核電產業的復興,正在中國得到積極推進。
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5月21日在***屆中國核能國際大會上表示,預期今年國內還會有4-6臺機組得到核準,4-6臺機組投入運行。到今年年底,運行機組的總裝機容量將達到30GW,核電發電量將進入世界前三位。
相關的預期,來自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。日前,劉寶華在“中國工程院/國家能源局第三屆能源論壇”上指出,按照《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》的要求,今年國內爭取新核準開工8臺左右的核電機組。他同時表示,在世界**的核電技術發展中,中國已在若干領域處于**和示范地位,核電科技研發、設備制造、設計建設能力正在快速提升。“可以說,經過幾十年的發展,我國已經躋身世界核電發展的**方陣。”
據了解,截至5月17日,全球共有438個運行核反應堆(包括實驗堆),67個在建反應堆。全球核電總裝機容量為379.261GW,美國和法國分別以98.639GW和63.130GW位列前兩位,中國以23.025GW位列第五位,占全球核電總裝機的6%。
“按照規劃要求,到2020年,中國核電在運在建總裝機將達到8800萬千瓦,這意味著2020年之前,還要新建3500萬千瓦,平均每年開工5-6臺機組,新增**約5000多億元人民幣。”徐玉明表示,“以華龍一號、AP1000、CAP1400為代表的三代核電技術將成為中國未來核電規模化發展的主流。”
除了發展規模和節奏上的**,中國進行著從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,并逐步成為世界核電產業的中心,已成不爭事實。而配套的裝備制造能力和走出去的機遇,是兩個至關重要的話題。
據徐玉明介紹,目前我國核島主設備**已經形成,擁有世界上較大的核電裝備產能,每年可以生產10臺套以上成套核電主設備。“二代改進型及華龍一號的設備國產化率達到85%,AP1000國產化率目標80%。大部分主設備及原材料可以在國內生產。”
劉寶華公開表示,我國已經基本具備了每年生產6到8臺套核電設備的能力,基本掌握了三代核電的關鍵設備生產技術,但還有部分重大關鍵技術和設備還在持續攻關。
公開信息顯示,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上海、四川、黑龍江三大核電設備制造**,建成了上海、廣州、河北出海口重型裝備的制造**。同時,以東方電氣、上海電氣、哈爾濱電氣和一重、二重為主的核電裝備制造龍頭企業,以及一批掌握***造技術的相關企業,正成為支撐起中國核電裝備力量的核心。
“根據核電技術裝備能力及廠址的條件,2030年我們可以支撐1.5億到2億千瓦的核電裝機,只要技術成熟,我們的廠址準備是夠的。如實現上述目標,可以減少燃煤6億噸/年,減排二氧化碳15億噸,二氧化硫4500萬噸,氮氧化合物減少排放2300萬噸,有力支撐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目標。”劉寶華說。
徐玉明也表示,預期2030年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00GW,在電力裝機中占比10%左右。2020-2030年期間,新開工機組將保持在6-8臺的規模。此外,新建機組采用國際較高安全標準,采用成熟的**技術,保證順利建成和可靠運行,不斷提高核電的經濟競爭力。
而在“走出去”方面,中國核電的機遇正在增加。
目前中國自主核電品牌正積極登陸歐洲、南美洲、非洲、亞洲,已經走向巴基斯坦、英國、阿根廷、南非、土耳其等國家。
據劉寶華介紹,目前全球14個國家正在建設核電機組,40多個國家正在積極謀劃發展核電。
業內分析人士表示,核電“走出去”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,并得到**高層的“推介”,這是**的。而且,全球發展核電的趨勢已經清晰,市場空間十分廣闊,中國核電的機遇從國內到國外兩個方面都值得期待。尤其是隨著國家 “一路一帶”戰略的實施,核電發展正面臨著新的契機。
相關統計顯示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,除中國外,有核電國家19個,計劃發展核電的國家25個,規劃機組有140臺左右,總**規模超過1.2萬億美元。
“準確把握和積極融入國家戰略、研判和**海外市場,選準主要目標,并積極向其他有潛力的市場延伸,是中國核電企業實施‘走出去’的關鍵。”上述業內人士稱。